由16個部門聯合下發的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成為垃圾處理行業扶持政策的發令槍。而可期的后續政策也將進一步提升垃圾處理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。業內人士認為,未來2-3年,垃圾處理產業將進入建設高峰期,生活垃圾收費政策將逐步落實,垃圾處理產值年均增長率至少達到30%。
記者了解到,為落實《意見》,住建部還在積極編制《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“十二五”規劃》、《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監管標準》和《生活垃圾焚燒廠運行監管標準》等。
同時,其他助力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的兩大產業政策也將在今年出臺,分別為《國家環境保護“十二五”規劃》和《環境服務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。
環保部中國環境規劃院預測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環保產業投資規模達到3.1萬億,其中固廢行業達到8000億,同比“十一五”期間翻兩番,而生活垃圾處理則是固廢行業最重要一環。
產值年增30%
投資將達到1700億
目前我國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嚴重不足,“垃圾圍城”日益嚴峻,垃圾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雖然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,但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,我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。中投顧問的報告認為,現在我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,并逐步向成熟期邁進。
“未來2-3年垃圾處理產業將進入建設高峰期,生活垃圾收費政策將逐步落實,征收方式類似生活污水處理費,垃圾處理將是下一個‘污水處理產業’,產值年均增長率至少達到30%。”中投顧問研究員侯宇軒對記者說,行業內不斷出臺的政策將為垃圾處理產業帶來新的動力。
在急劇擴容的市場面前,行業投資額也將快速增長。中國固廢網研究員肖瓊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最新報告《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行業投資分析報告(2011版)》預測,到2015年,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將至少達到1.84億噸,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至少達到82%,無害化處理量達到1.51億噸。
“‘十二五’期間,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投資將達到1700億,相比‘十一五’期間至少翻一番。”肖瓊說。
侯宇軒說,垃圾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,帶動了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化進程。國內上市公司、外資、民營企業等多方投資主體開始活躍于垃圾處理領域。
垃圾處理進入焚燒時代
市場容量翻番
記者了解到,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、焚燒和堆肥三種,我國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,近85%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處理。
然而填埋的劣勢越來越明顯。“填埋場中只有15%能夠實現生活垃圾的基本無害化,大部分垃圾只是被簡單的填埋,會繼續對環境造成污染。” 銀河證券一份報告給出這樣的數據。
從更優的處理方式來看,焚燒將成為垃圾處理的新方向。肖瓊表示,垃圾焚燒市場將在“十二五”期間快速發展,焚燒能力占比也將由目前的17%至少增加到35%,市場容量將翻一番。
技術的可實現和政策的支持讓不少大型焚燒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今年2月,國內首座日處理2000噸垃圾的垃圾焚燒廠——無錫垃圾焚燒廠正式投運;海南瓊海焚燒廠也通過環保軍工驗收評審。此外,東營、廈門、大連等地均有多個垃圾焚燒項目處于建設進程中,而北京則規劃在2015年前全面建成9座大型垃圾焚燒廠,以解決日益嚴峻的垃圾圍城問題。
垃圾焚燒發電更成行業關注投資熱點。國務院下發的《意見》中特別強調要“全面推廣焚燒發電”。
中投顧問的報告指出,中國的垃圾發電事業起步較晚,仍處于研究開發的初級階段,但是由于中國擁有豐富的垃圾資源,所以蘊含著巨大的資源潛力和潛在的經濟效益。目前全國每年因為垃圾造成的損失高達300億元,而將這些垃圾綜合利用可以創造250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。
據了解,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約為97個。銀河證券的報告認為,未來5 年,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要達到300 個,按每個項目3—4 個億的投資,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未來年平均投資200—240 億,這將給垃圾焚燒爐提供商、煙氣處理系統提供商、控制系統提供商提供較大市場空間。
再生資源回收率將達70%
“垃圾圍城”變成“城市礦山”
除對不可再生垃圾進行焚燒外,《意見》中還明確,要全面推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。對可再生的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利用,特別是對廢棄家電、電子等產品中的金屬進行再生利用,可以讓城市從“垃圾圍城”變成“城市礦山”。
記者了解到,近期商務部將啟動第三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。今年將繼續安排資金,支持10個試點城市的回收體系建設和20個省份的區域性回收基地建設。
并且,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程被列入“十二五”國內貿易領域重點工程項目。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要求,地方支持培育龍頭企業,保證資金使用效果,提升分揀與處理水平,力爭在“十二五”期末,使得全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率達到70%。
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廢鋼鐵、廢有色金屬、廢塑料、廢紙、廢玻璃、廢舊電子產品等。分析人士指出,這是一個有限資源無限循環、極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。伴隨著政策、技術和渠道逐步成熟,再生資源產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峰時期。
近幾年,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規模明顯擴大,回收總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。數據顯示,2009年國內回收總量約1.4億噸,與2006年相比,增長了42%;回收總值約5000億元人民幣,比2006年增長近1倍,各類回收企業10萬多家,從業人員約1800萬人。
社會各界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。近兩年,商務部、財政部已支持建設了44個城市的33075個網點、181個分揀中心、22個集散市場,以及36個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集散市場,安排金額共計17.5億元。
湘財證券分析人士表示,“政策、技術和渠道”是再生資源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。政策方面,隨著資源循環利用進入“節能環保產業”規劃,行業發展具備了理想的外部環境;技術方面,一大批企業已經掌握了先進處理技術;資源回收渠道方面,目前我國社會回收體系建設較為落后,非法小作坊遍地開花,而正規處理企業卻難以獲得廢棄物渠道資源。但隨著資源循環利用上升到國家戰略以及各類政策密集出臺,廢棄物資源的回收渠道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。